找到相关内容236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法华经》导读

    听到名字或者翻看经文,亦或读诵和听讲,只有你和它结缘,能够信,那么众善,你所做的一切事情,包括大家去上班,大家所有的善行,它的意义都是指向成佛的,都属于成佛的因行。刚才我们有个比喻叫“印”,扣章子的印,...

    明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3771663.html
  • 满眼菩提树 心似满月明——解读马明博“菩提树下”系列作品

    的心来喝这杯茶?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,还是极端利己损人的心计来喝这杯茶呢?  说到“用耳朵去观察”,对于咬文嚼字存心找事的读者来说,有了可笑可议的资料了,耳只用于聆听,最多是怎样去调动眼睛来观察。...

    峻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2273383.html
  • 民国高僧弘一法师

    深厚的法缘,且亦有志于佛教律学的弘扬。这在《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·自序》有他自己如何与戒律结缘的阐明:   余于戊午年(1918年)七月出家落发,其年九月受比丘戒。马一浮居士贻以灵峰《毗尼事义集要》,并...尖尖的部分剪掉,创造了独具一格的书写模式。法师以自己对佛法的体悟,融入到他的书法艺术中,写出的字也充满着佛陀的智慧与纯净,正所谓“清绝人间,了无烟火气息”。并且法师一生都很认真的做着这“以字结缘”的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2373475.html
  • 义天国师的茶禅一味论

    制茶经和茶香,金帛等物品送來与國師和師父.弟子們结缘” 这是多么重要的文献啊。 大覺國師到了宋朝,皇帝用皇室御用茶与大覺國師接了因缘,这个故事流传下来。更重要的是通过大覺國師形成高丽与...

    崔錫煥(『禪文化』 發行人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2573477.html
  • 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

    道安,本为东晋高僧,与译经结缘,是在符秦时代。   道安俗姓卫,常山扶柳(今河北省正定县南人)。生于晋怀帝永嘉大年(公元312年)。出身于书香门第,幼丧双亲,被表兄孔氏收养,七岁读书,五经文义,已...

    韩廷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373509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漫谈

    ,宿根深厚,否则何能与阿难结缘,并于佛前速证阿罗汉果。如果我们认为摩登伽是淫女,尚能解脱,那我们行淫(在家人指邪淫)也不要紧、只要念咒就能赦罪,那就完全错了。罗什法师说学我者病,不明佛陀应世之苦心,...

    曾琦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073942.html
  • 范丽珠:现代宗教是理性选择的吗?质疑宗教的理性选择研究范式

    的信众很容易接触到来自其他地方的佛教经书、不同法师讲经说法的信息以及佛教的结缘品,这样也使他们的眼界不受地域的限制。在笔者的访谈对象中,不少人都提到来自新加坡的净空法师,净空法师的讲经说法的书籍、音像...

    范丽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873950.html
  • 行愆法师:佛学问答

    ,这就是密法的灌顶,而藏传佛教传法是个别传授的。修学密法的要求须依止上师,绝对服从信任及恭敬上师的,跟随著教导修学。但目前普遍性的灌顶,亦即是所谓结缘灌顶,令播下善的种子。   转世   问:西藏...

    行愆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074746.html
  • 达缘老和尚略记----陈艳

    几万元经书、佛像、念佛珠等,布施结缘给别人。他看人一律平等,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。弟子要上佛学院,他给予资助,要去受戒,他给路费。有人说缺医药费,他马上掏钱。在普陀山,大家都知道他太慈悲太慈悲了。也有人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0875136.html
  • [上]佛教生活礼仪

    不可冷落一方;彼此若互不相识,应适时为他们互相介绍。留客用餐,夹菜、添食要适量,尊重客人的意愿。了解客人,与之沟通。访客离去时,得以佛书、念珠等法物与客结缘。 待客之道又可分为三类: 属于亲友的客人: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975668.html